奔走跑动的人、举起又落下的警棍、轰鸣声中大肆开挖的机器一时间,公园的正常运营全部瘫痪,现场秩序极其混乱。
扛起双碳使命,强化C位担当。盐城是江苏打造海上三峡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力军。
同时,规划有2400万千瓦的深远海风电资源。十三五期间盐城规划海上风电容量817万千瓦,占江苏省的56%。其中,风电946.58万千瓦,占全省42.27%。作为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盐城坐拥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近海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超过7.6米/秒,远海接近8米/秒,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可达3000~3600小时,是江苏乃至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条件最好的区域之一,是名副其实的风的故乡。以可再生能源制氢为重点,探索绿电制绿氢的现实路径,打造长三角示范绿氢基地。
在全球能源市场面临深刻变革的大势下,盐城在争当双碳目标践行者的道路上一路探索、一路前行。自去年12月全容量并网发电以来,发电量超2.9亿度,可满足约8万户城市家庭一年用电量,风机可利用率达98.7%。该变电站项目建设全过程践行低碳环保理念,采用装配式建设、机械化作业模式。
一台24万千伏安节能主变压器,采用一级标准,在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每小时可节约30度电,一年下来可节约262800度电。毛陈(正祥)220千伏变电站是承接仙女山500千伏变电站进入孝感的枢纽变电站,为孝感城区20多万居民和三江航天重工、澳森木业等20多家重点企业供电。以前建造变电站,消防设备采用泡沫喷淋,投运前试喷淋时,一次喷淋要耗费4万余元。该工程从开工到投产历时13个月
钟油坊污水处理厂项目位于二十埠河以南,规划障山路以东、钟油坊路以西、瑶岗路以北,总服务面积约31.20k㎡。建设、施工、设计、监理、勘察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对现场、施工资料进行了详细查验,对该项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一致同意该项目验收区域主体结构验收合格。
下一步,市排管办将督促施工单位继续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完成深度处理区主体结构验收工作,争取项目早日建成通水,发挥效益。本工程采用全地下式建设形式,地面以上建设为开放式景观公园,与西侧青年创意田园浑然一体,相互呼应,同时结合周边规划河道,充分利用乡土植被和水系,营造局部自然的生态系统,打造一片以回归自然为主题,以自然景观为特色、以水环境宣传教育为亮点的休闲文化公园。本项目自2021年3月开工以来,市排管办高度重视项目建设,与参建单位发挥各单位协调优势快速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杆线、绿化迁移、渣土外运、临时用地等难点问题。据合肥市城乡建设局网消息,经过14个月的紧张建设,2022年5月30日,钟油坊污水处理厂工程迎来了预处理区、生物池区、二沉池区主体结构验收评审的时刻。
本项目为合肥市第三座全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10万吨/日,占地约53亩近日,从广州市水务局获悉,经广州市人民政府同意,市水务局印发实施《广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二是加强项目组织实施。三是强化设施治理效能,通过修复、改造、更新的方式完善管渠和设施,提高污水管(渠)覆盖率和设施有效运行率。
自2008年起,广州在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和增城七个涉农地区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2018年底实现全市1041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方案》提出了四项主要工作任务:一是制定区级提升方案,各区明确提升方式,制定区级提升工作方案,确定近期实施计划。
《方案》计划到2025年底,全市基本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效运行率不低于90%,村民满意率达到80%以上。四是建立运管长效机制。
2019年起,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从行政村向下设自然村延伸,2020年底实现全市7231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但小部分村庄或片区仍存在管网错漏混接、设施功能缺陷、进出水异常等问题,十四五期间需持续提升治理,不断完善污水管网和处理设施建设对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地方,省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加大技术帮扶指导力度。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履职尽责,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住依法依规和生态环境底线,确保环评审批质量,确保重大投资项目不发生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十一)守住审批底线。对不涉及禁止开发区域、环境影响简单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项目,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统筹推进、压茬审查审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指导建设单位运用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对照生态环境准入要求,做好项目前期方案论证,优化选址、选线,预防出现触碰法律底线的硬伤。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加强统筹,畅通信息渠道,与重大投资项目主管部门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为基层和企业做好指导服务,形成推动重大投资项目落地合力。对台账内当年开工的重大投资项目,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可为建设单位提供环评审批服务单(见附件),载明对接联系人、服务措施等,确保政策传达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审批服务到位。
落实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要求,加快制定环评审批实施规范并完善办事指南,推进全国建设项目环评统一申报和审批系统应用,加强与全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信息共享。对公路、铁路、水利水电、光伏发电、陆上风力发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保供煤矿项目,在严格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基础上,环评审批可不与污染物总量指标挂钩。
生态环境部持续完善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国家、地方、利用外资等三个层面重大项目台账),积极服务重大投资项目落地。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关于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工作的通知,环环评〔2022〕39号,环环评〔2022〕39号,对公路、铁路、水利水电、光伏发电、陆上风力发电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保供煤矿项目,在严格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基础上,环评审批可不与污染物总量指标挂钩。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持续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为重大投资项目提供从环评文件编制到环评审批的全过程保障,不断优化审批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提升环评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提高审批效率,便民惠企。指导符合产业园区规划环评要求的入园建设项目,简化政策和规划符合性分析、选址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论证等,共享园区基础设施的相关评价内容。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督促建设单位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确保环评批复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设施、措施落实到位,污染防治措施在排污许可证中载明。对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重大投资项目,指导建设单位及早启动、加快编制环评文件。
严格两高项目环评审批,重点审核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区域削减措施有效性,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十四)防范未批先建边批边建违法行为。
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要切实承担事中事后监管主要责任,履行属地监管职责,加强对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及自主验收监管。依法无需开展环评的,明确告知建设单位。
重点关注事关群众环境权益、涉及环境敏感区的问题,应就项目对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法定保护区域和各类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做重点分析。(六)指导优化简化环评文件编制。
(三)守住底线,强化监管。严格审核环境风险评价内容,避免出现遗漏主要风险源或环境保护目标、环境风险防控措施不符合要求等问题,防范重大环境风险。指导建设单位共享共用当地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数据和产业园区的环境监测数据,便利环评文件编制。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建立与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交通运输、水利、商务、能源等主管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动态调整、及时更新台账,定期跟踪调度,准确掌握项目基本信息和环评编制及审批进展情况。
对2022年拟开工的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做好声环境、生态影响等新旧环评技术导则的统筹衔接。环评文件要数据真实,内容不存在重大缺陷和遗漏,结论明确合理。
(十二)突出审批重点。鼓励地方细化两高项目范围,重点关注规模大、能耗高、排放量大的基础原材料加工项目,更加精准地管控两高项目。
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依法做好重大投资项目环评保障,全力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水利及交通等基础设施、煤炭保供、涉及补链强链的高技术产业等重大投资项目落地见效。对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重大投资项目实施即报即受理即转评估,在法定审批期限内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